藝術動態
聯系我們
電話號碼:023-81983518
手機號碼:18696571197
公司官網:www.483749.com
郵箱:cqyyds@163.com
公司地址:重慶渝中區中山二路174號(文化宮綜合大樓)312室
重慶雕塑資訊,2016首屆“潮起東方?中國海寧百里錢塘國際雕塑
信息來源:重慶雕塑 |
發布時間:2016年11月03日
重慶雕塑資訊,2016首屆“潮起東方?中國海寧百里錢塘國際雕塑
2016首屆“潮起東方?中國海寧百里錢塘國際雕塑大展”作品初評會議圓滿結束
8月24日,2016首屆“潮起東方·中國海寧百里錢塘國際雕塑大展”作品初評會議在北京中國雕塑學會會址舉辦。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雕塑學會會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曾成鋼、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廣州美術學院院長黎明、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楊劍平、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中國國家畫院雕塑院執行院長陳云崗、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湖北美術館館長傅中望、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霍波洋等全國雕塑界著名專家學者以及海寧鹽官旅游度假區管委會主任夏國平、海寧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徐侃熙等海寧市相關部門領導20余人參加、列席了評審會。
初審會議現場
評委評審(1)
評委評審(2)
全體評委合影
2016首屆“潮起東方·中國海寧百里錢塘國際雕塑大展”(Tide Wonders· 2016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Exhibition, Haining, China)由中國雕塑學會同海寧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這次展覽是提升海寧城市品位和形象的有力舉措,是建設文化旅游名市的重要載體和平臺,也是海寧城市建設的一個具有引領性的重大文化工程。海寧是觀潮勝地,錢江潮,以“一線橫江”被譽為“天下奇觀”。此次展覽的主題為“潮起東方”,此次海寧大展將海寧歷史文化、自然景觀與當代藝術理念相結合,令海寧的“潮文化”,生態化、物態化、藝術化,成為具有時代風骨的新的海寧風貌的代表。
自2015年5月20日海寧大展開始面向國內外公開征稿以來,至8月5日截稿為止,共收到全球49個國家和地區的644位藝術家和2家設計單位的1299件雕塑作品方案。這些雕塑作品方案內容豐富、題材多樣,無論從題材還是形式上都新穎獨到,大部分都是藝術家針對海寧地域特色為本次展覽新近創作的雕塑作品方案,這些方案創作理念創新、獨特、形式美觀,體現了國內外雕塑家對海寧“潮文化”乃至東方精神的獨特理解,具有非凡的文化價值和學術意義。
此次海寧大展作品初評會議秉承“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分別從作品方案的獨特性與創新性、公眾審美與藝術性、地域性與環保性、可實施性與安全性等方面對邀請及應征的稿件進行了認真評選,共評選出預選作品70件,其中國外作品10件,國內作品60件,這些作品方案將和大展藝委會邀請的10件作品方案一起制作成為立體小稿模型,進行復評,作品立體方案復評會暨首屆“潮起東方·中國海寧百里錢塘國際雕塑大展優秀方案展”將于10月底在海寧舉辦。
本次大展將于2016年8月在海寧正式開幕,參展作品在海寧鹽官百里錢塘大缺口三角臺區域永久陳列。目前,相關各項工作也正在緊張而有序的進行當中。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藝術誰都說好 那太無聊了
“博特羅在中國——費爾南多·博特羅作品展”正在中華藝術宮舉行。哥倫比亞藝術家費爾南多·博特羅最為國人所知的,要屬他創作于1978年的肥胖版《蒙娜麗莎》。雖然一望而知取材于達·芬奇的名作,卻又被博特羅以自己的風格重新演繹了一番:蒙娜麗莎的頭部和身體大大膨脹,撐滿了畫布,眉眼間擠到中央,成就博特羅固有的比例,背景里的山脈也被卡通化。
有記者問他,其作品有沒有遭受到過非議。他回答說,“經常有這樣的批評。有人特別恨,有人特別愛,這都沒關系。不可能全世界的人都喜歡蒙娜麗莎的眼睛,還有人覺得畢加索的作品不好,覺得他就是個騙子。藝術,一定要讓人產生大愛或者大恨的情感,這很重要。大家都喜歡,統統說好,那多無聊,也沒意義。有爭議感也是藝術存在很重要的一點,這才會 是一種極致的藝術。這樣你才會充分體現藝術家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意志。藝術信念應該矢志不渝。”
“繪畫不必與照相爭工”
近日,畫家劉二剛在東方早報上撰文說,“轉型時期,我的畫畫夢如何走下去?內容與形式,創新與繼承,現實與理念等問題都考驗著各人的藝術主張。上天既然賜福我以畫畫做飯碗,盡管位卑人微,我沒有理由濫竽充數。”
有朋友問他:你畫中無塵、無事、無爭的快活老頭,仙境般的奇山異水,從哪來的?怎么愈畫愈來勁呢?他回答說,“我想說是讀書,但比我讀書多的有的是,我想說是行路,但比我行路遠的有的是,那么就應是《桃花源記》給我的靈氣了。我從《桃花源記》中找到了一種藝術語言,找到了自由、夸張、簡約的畫法,也找到了中國畫的養生之道。”
他說,繪畫藝術本不必與照相爭工。它更可以是夢幻的,超然的,返璞歸真的,某天某日暗合到了,就是緣分。文學藝術中的許多精彩世界,不必都是現實中的,畫不僅是畫,還要給人以想,使人心向往之才是它魅力之所在。
回歸傳統是個偽命題?
藝術家楊佴旻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說,伴隨著經濟的高度發展,我們文化上反而出現了一種“保守”的傾向。所謂的“回歸傳統”是個偽命題,人類不可能回到過去,人類只可以創造未來,這是很淺顯的道理,而且我們也沒有必要回到過去。
他認為,有時候我們喊著傳統,恰恰我們不尊重傳統,恰恰是要利用傳統。粉飾當下就是對過去的褻瀆。他指出,傳統就是我們的過去,它無所謂好壞,或者說即使傳統再輝煌那也不是我們創造的;我們現在重要的是怎么處理好當下、未來,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
2016首屆“潮起東方?中國海寧百里錢塘國際雕塑大展”作品初評會議圓滿結束
8月24日,2016首屆“潮起東方·中國海寧百里錢塘國際雕塑大展”作品初評會議在北京中國雕塑學會會址舉辦。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雕塑學會會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曾成鋼、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廣州美術學院院長黎明、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楊劍平、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中國國家畫院雕塑院執行院長陳云崗、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湖北美術館館長傅中望、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霍波洋等全國雕塑界著名專家學者以及海寧鹽官旅游度假區管委會主任夏國平、海寧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徐侃熙等海寧市相關部門領導20余人參加、列席了評審會。
初審會議現場
評委評審(1)
評委評審(2)
全體評委合影
2016首屆“潮起東方·中國海寧百里錢塘國際雕塑大展”(Tide Wonders· 2016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Exhibition, Haining, China)由中國雕塑學會同海寧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這次展覽是提升海寧城市品位和形象的有力舉措,是建設文化旅游名市的重要載體和平臺,也是海寧城市建設的一個具有引領性的重大文化工程。海寧是觀潮勝地,錢江潮,以“一線橫江”被譽為“天下奇觀”。此次展覽的主題為“潮起東方”,此次海寧大展將海寧歷史文化、自然景觀與當代藝術理念相結合,令海寧的“潮文化”,生態化、物態化、藝術化,成為具有時代風骨的新的海寧風貌的代表。
自2015年5月20日海寧大展開始面向國內外公開征稿以來,至8月5日截稿為止,共收到全球49個國家和地區的644位藝術家和2家設計單位的1299件雕塑作品方案。這些雕塑作品方案內容豐富、題材多樣,無論從題材還是形式上都新穎獨到,大部分都是藝術家針對海寧地域特色為本次展覽新近創作的雕塑作品方案,這些方案創作理念創新、獨特、形式美觀,體現了國內外雕塑家對海寧“潮文化”乃至東方精神的獨特理解,具有非凡的文化價值和學術意義。
此次海寧大展作品初評會議秉承“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分別從作品方案的獨特性與創新性、公眾審美與藝術性、地域性與環保性、可實施性與安全性等方面對邀請及應征的稿件進行了認真評選,共評選出預選作品70件,其中國外作品10件,國內作品60件,這些作品方案將和大展藝委會邀請的10件作品方案一起制作成為立體小稿模型,進行復評,作品立體方案復評會暨首屆“潮起東方·中國海寧百里錢塘國際雕塑大展優秀方案展”將于10月底在海寧舉辦。
本次大展將于2016年8月在海寧正式開幕,參展作品在海寧鹽官百里錢塘大缺口三角臺區域永久陳列。目前,相關各項工作也正在緊張而有序的進行當中。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藝術誰都說好 那太無聊了
“博特羅在中國——費爾南多·博特羅作品展”正在中華藝術宮舉行。哥倫比亞藝術家費爾南多·博特羅最為國人所知的,要屬他創作于1978年的肥胖版《蒙娜麗莎》。雖然一望而知取材于達·芬奇的名作,卻又被博特羅以自己的風格重新演繹了一番:蒙娜麗莎的頭部和身體大大膨脹,撐滿了畫布,眉眼間擠到中央,成就博特羅固有的比例,背景里的山脈也被卡通化。
有記者問他,其作品有沒有遭受到過非議。他回答說,“經常有這樣的批評。有人特別恨,有人特別愛,這都沒關系。不可能全世界的人都喜歡蒙娜麗莎的眼睛,還有人覺得畢加索的作品不好,覺得他就是個騙子。藝術,一定要讓人產生大愛或者大恨的情感,這很重要。大家都喜歡,統統說好,那多無聊,也沒意義。有爭議感也是藝術存在很重要的一點,這才會 是一種極致的藝術。這樣你才會充分體現藝術家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意志。藝術信念應該矢志不渝。”
“繪畫不必與照相爭工”
近日,畫家劉二剛在東方早報上撰文說,“轉型時期,我的畫畫夢如何走下去?內容與形式,創新與繼承,現實與理念等問題都考驗著各人的藝術主張。上天既然賜福我以畫畫做飯碗,盡管位卑人微,我沒有理由濫竽充數。”
有朋友問他:你畫中無塵、無事、無爭的快活老頭,仙境般的奇山異水,從哪來的?怎么愈畫愈來勁呢?他回答說,“我想說是讀書,但比我讀書多的有的是,我想說是行路,但比我行路遠的有的是,那么就應是《桃花源記》給我的靈氣了。我從《桃花源記》中找到了一種藝術語言,找到了自由、夸張、簡約的畫法,也找到了中國畫的養生之道。”
他說,繪畫藝術本不必與照相爭工。它更可以是夢幻的,超然的,返璞歸真的,某天某日暗合到了,就是緣分。文學藝術中的許多精彩世界,不必都是現實中的,畫不僅是畫,還要給人以想,使人心向往之才是它魅力之所在。
回歸傳統是個偽命題?
藝術家楊佴旻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說,伴隨著經濟的高度發展,我們文化上反而出現了一種“保守”的傾向。所謂的“回歸傳統”是個偽命題,人類不可能回到過去,人類只可以創造未來,這是很淺顯的道理,而且我們也沒有必要回到過去。
他認為,有時候我們喊著傳統,恰恰我們不尊重傳統,恰恰是要利用傳統。粉飾當下就是對過去的褻瀆。他指出,傳統就是我們的過去,它無所謂好壞,或者說即使傳統再輝煌那也不是我們創造的;我們現在重要的是怎么處理好當下、未來,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