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動態
聯系我們
電話號碼:023-81983518
手機號碼:18696571197
公司官網:www.483749.com
郵箱:cqyyds@163.com
公司地址:重慶渝中區中山二路174號(文化宮綜合大樓)312室
中西兩邊的雕塑在設計上思維模式有什么差異?
信息來源:重慶雕塑 |
發布時間:2017年07月26日
思維模式的差異 對比中西文化的思維模式就會發現,中國傳統藝術的思維模式追求合二為一,把宇宙視為一個統一的整體,是綜合的一元論;而西方傳統藝術思維模式則以分析為手段,把世界視為不同的部分,追求一分為二,是解析的二元論。在中西思維模式發展過程中,西方的文化又形成了重視邏輯推理的思維模式,它結合古希臘的科學主義和理想主義,為雕塑藝術的典范奠定了重要基礎;中國的文化則形成了強調直觀意向的思維方式,它通過直覺來直接體驗、感悟并把握對象。這種思維方式超越了邏輯、概念而更長于悟性,這種所謂的“豁然貫通”、“點石成金”,也形成了與西方注重分析、偏于抽象的思維模式的不同文化特質。 這種文化特質表現在造型藝術上,便形成了中國雕塑注重意向渾融,注重通過意向之后的表現,從而也形成了中國藝術注重營造意向的觀念。這種偏于象征、表現、、寫意、追求美和善統一的思維模式與西方注重再現、模仿、寫實、追求美和真統一的思維模式也造成了中西傳統雕塑中最大的差異。“美”是中西雕塑的共同追求,但“善”體現的是中國的“德”,是倫理性,而“真”體現的是西方雕塑的科學性與知識性。基于倫理性的要求,所以中國的雕塑藝術很少出現裸體的人體雕塑,基于寫真和科學性的要求,西方的人像雕塑藝術自古希臘以來就以人體為主,西方的雕塑注重形體的比例、結構、神態、轉折,而中國古代雕塑強調神、氣,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從這一點出發,促成了西方雕塑寫實,而中國的雕塑寫意的不同特征。中國古代造型藝術自彩陶紋飾,青銅紋樣起就非常注重意向的表達,它們包含文化的內涵與造型上的深刻理解。

中國古代的雕塑在塑造人物或動物形象時,并不刻意地去追求嚴格的比例和解剖,不去追求外在形象的精確與酷肖,而是重視情感感受與體驗,這種著眼點,不在對象與實體,而在功能、關系、和韻律的審美意識,更關注人物和動物的神采和意蘊,并加以有意的突出、夸張或變形,使形象更為鮮明。西方藝術把形的概念融入到幾何形的類型化之中,在哲學和科學雙重精神支持下,從對物象模仿,而達到了在比例解剖等方面近乎完美的狀態,并為傳統的人體雕塑和現代的抽象雕塑提供了可以遵循的途徑,以此來歸納形體的變化和運動。而中國以把“形”的概念轉向對“神”的揭示,提倡“傳神寫照”、“以形寫神”,重神輕形,重視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的塑造。因此,中國古代雕塑注重表現對象內在氣質的特征,而西方傳統雕塑注重對外在形體的精細研究,形成了中西雕塑意向造型與模擬造型兩種不同的方式。

中國古代的雕塑在塑造人物或動物形象時,并不刻意地去追求嚴格的比例和解剖,不去追求外在形象的精確與酷肖,而是重視情感感受與體驗,這種著眼點,不在對象與實體,而在功能、關系、和韻律的審美意識,更關注人物和動物的神采和意蘊,并加以有意的突出、夸張或變形,使形象更為鮮明。西方藝術把形的概念融入到幾何形的類型化之中,在哲學和科學雙重精神支持下,從對物象模仿,而達到了在比例解剖等方面近乎完美的狀態,并為傳統的人體雕塑和現代的抽象雕塑提供了可以遵循的途徑,以此來歸納形體的變化和運動。而中國以把“形”的概念轉向對“神”的揭示,提倡“傳神寫照”、“以形寫神”,重神輕形,重視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的塑造。因此,中國古代雕塑注重表現對象內在氣質的特征,而西方傳統雕塑注重對外在形體的精細研究,形成了中西雕塑意向造型與模擬造型兩種不同的方式。